与路港共舞二十年
从计量员到筑梦人
刘庆春,福建路港集团高级副总裁
2025年夏天,集团正在如火如荼的筹备着20周年庆典的各项工作,在收拾办公室的时候,翻到一张褪色的老照片——2005年在泉三高速项目上,一群年轻人意气风发的合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照片中那个青涩的面孔,正是20年前的我。二十年,从计量员到集团副总裁,从懵懂逐梦到携手筑梦,我的人生轨迹与路港的车辙深深交织。那些在烈日下校准数据、在寒夜里推演方案的瞬间,化作时光长河中最璀璨的星辰。
泉三计量:
从“小透明”到“样板标杆”
2006年,怀揣着年少激情和满腔热血,在黄董的带领下,我踏入泉三高速项目部。计量员,这个被戏称为“数据会计”的岗位,成了我筑梦路港的起点。每天与密密麻麻的工程量清单为伴,核对沥青、土方、砂石等主材数量,再将数据报送业主。起初,业主对我们报送的计量资料总是挑刺:“小伙子,你们的数据跟实际偏差太大,回去重做!”彼时的我,只能红着脸将资料收回。
本着路港人永不言弃的精神,不懂就学,没什么好丢人的,多去其他标段跟专业的计量员沟通联系。此后,我开始参与业主单位的计量协调会。从最初的紧张结巴,到能清晰阐述每一个数据背后的逻辑;从被质疑到被信任,我逐渐成为项目部对外的“计量发言人”。得到了业主监理单位的一致肯定,我们标段也成泉三高速十七个标段的计量样板标段,那是我与路港共同收获的第一枚勋章。
刘庆春(右一)在泉三高速施工现场
总部拓荒:
从“管理小白”到“建模者”
2008年,考虑到公司发展需要,黄董将我从施工现场带回集团总部。当我站在硕治大厦办公室前,俯瞰车水马龙的街道,内心却满是忐忑:从施工现场到管理中枢,从未接触过体系化工程管理的我,能胜任吗?
初入工程部,面对堆积如山的项目报表,我如坠云雾。管理就是把经验变成规则,先从项目流程梳理开始。此后,集团启动工程管理体系升级,我带领团队将施工现场的“计量样板”经验,拓展到公司质量管控、安全监督、成本控制四大模块。在黄董的带领下,为集团项目管理打造了初代模型,仿佛触摸到了企业成长的脉搏——那是我与路港共同雕琢的第二枚勋章。
自营破局:
从“摸着石头”到“股东分红”
2011年,集团战略转型,决定自主投资开发市政项目,东西主干道和东经二路,成为路港自营项目的“双子星”。作为集团副总裁,我亲历了这场战略突围的全过程,我们组建了以自有施工队伍为主体的攻坚团队,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培养了路港继泉三高速后的第二批人才。这两个都是均获泉州市优质工程,东经二路更是获得集团首个闽江杯优质工程,这是打响路港品牌建设的第一枪,也是路港人自营模式的第一次尝试。最终,项目顺利完工,利润可观。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股东高额分红——那是我与路港共同铸就的第三枚勋章。
站在二十周年的新起点
2025年,站在集团二十周年的时间节点回望,我已参与了不知道多少个项目,见证了企业从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到总承包特级资质再到投资开发运营全方位尝试的蜕变。如今,当我们以多种模式参与不同专业建设,业务拓展祖国每一寸土地,我深知,属于我们的舞台将会更加广阔。
二十年,是计量表上累积的数字,是管理手册上修订的页码。我与路港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却在每一个平凡日子里,镌刻着奋斗者的足迹。未来,愿更多年轻人在路港的车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愿我们共同书写的故事,如路港舰一样,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刘庆春(左一)在2024年年会作汇报